查看原文
其他

植物都记下来吗?那再来看看戈壁上的动物! | 脚里学院

戈壁动物篇


昨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了戈壁上的植物,


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


戈壁上会有什么“可爱”的小动物!


 沙虎 


暗夜精灵



它们是门类众多的蜥蜴族群中的一种,和壁虎算是同科近亲,所以也有着一些和壁虎相似的特征,比如在危机时刻把尾巴断掉,伺机逃生。比如喜欢夜晚行动,白天常常会躲藏在自己挖出的, 深达 80 公分的地洞里,您在戈壁上看到的地洞,很多都是沙虎的杰作。

 

沙虎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,一点也想象不到,它们其实都是高度近视。它们听觉灵敏,但是通常对不动的物体视而不见。它的漂亮的大眼睛给它带来蛙眼沙虎的别名。沙虎身体虽小,脾气可不小,假如它们被骚扰,这些领域意识很强的爬行动物会将身体举高,并发出嘶嘶的叫声威吓对方。不过这些 20 厘米长的小家伙只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,对人类没什么危害。

 


它的身形比壁虎更加强壮、艳丽,背部披着黄褐色或淡褐色的斑纹,腹部却是白色的,仔细观察它的皮肤,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鳞片,脚趾上还生有硬毛。这是为了保持足部在松散土地上不致下陷,又可在挖洞时借以将土推出洞外。

 

沙虎的“沙”字暴露了它的生存环境,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,它们选择了沙漠和沙地作为自己的生境。在锁阳城附近的沙化严重的地方,沙虎和它的近亲漠虎,以及虫纹麻蜥等爬行动物生活在一起。

 


这里还要说到沙虎与近亲漠虎的区别,在身材上更苗条些,通常颜色也较灰暗,但这只是假象,它其实是只超级“变色龙”,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,身体颜色就会转红,也正因此,白天的戈壁沙地里也能见到漠虎的身影。

 

沙虎和漠虎如今一同被列入国家有研究和经济价值的保护动物名单。


  跳鼠 


荒漠里的米老鼠



比头大三倍的大长耳朵,短短的前肢,乍一看上去,跳鼠可还真有几分像动画明星——米老鼠。不过,它们体型不大,不含尾巴的长度只有 20 厘米左右, 但大长腿却很强健,总是在寸草难生的沙梁斜坡上小心翼翼地蹦蹦跳跳。它们的带尾穗的尾巴比身体还长,滴流乱转的小黑眼睛无比机灵,这个滑稽可爱的小家伙是中国特有的沙漠长耳跳鼠。这种小动物非常稀有,具有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。

 

在大戈壁的动物群里,演化出各种适生动物,除了小型的爬行动物以外, 啮齿类动物也是很大的家族,种类和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。在瓜州附近的戈壁上,除了可以看到长相滑稽的沙漠跳鼠之外,还可以看到三趾跳鼠、五趾跳鼠、子午沙鼠等,大约 15 种鼠类,有些和普通老鼠的相貌很接近,但蓬蓬松松的毛让它们看起来更可爱,而且它们充满自己的特点,最好的证据就是,它们属于啮齿目。

 

它们的主要食谱是沙生植物,但夏季也捕食昆虫。行动迅捷、快速,有特殊发育的尾巴是跳鼠们的共同特征。跳鼠平时的行动基本都是用跳跃的方式来进行的,除了出色的跳跃能力,长尾巴还可以在空中保持平衡,或者用突然甩尾的方式在空中改变行动的路线,以躲避天敌的袭击,比如猛禽和蛇类。

 


跳鼠也是一群夜精灵,白天,它们喜欢躲在地下凉爽干燥的洞穴里,夜间出来捕食昆虫。另外,你在冬季的戈壁是看不到跳鼠的,它们都有冬眠的习性。

 

随着全球变暖、沙漠日益扩大和干燥,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,尤其是猫这种天敌被大量带入沙漠中的村庄和金矿,在过去的十年间,沙漠跳鼠的数量减少了 80%,已被列入世界保护联盟的濒危动物“红色名单”


  石鸡  


做戈壁上“最高傲的”动物


戈壁同样是鸟类的家园,在瓜州的戈壁滩上,各种地貌地区都可能见到禽鸟出没, 大约有数十个种类。嗓音甜美的小沙百灵、凤头百灵;矫健的黑尾地鸦、欧夜鹰; 不起眼的沙色麻雀、黑顶麻雀,这些鸟类大多都是戈壁地区独有的,在繁殖季节还可能成群活动,成为最生机盎然的沙漠风景。

 

但总体而言,戈壁上的鸟类要少于爬行类和啮齿类,如果说一些鸟类个更容易被你发现,可能是因为它们实在太高调了,尤其是石鸡。

 


如果你行走在清晨或黄昏的路上,听到持续不断的“嘎嘎”或者“嘎啦嘎啦” 的叫声,那么可以抬头扫视高处的岩石,也许就能看到胖墩墩的它——雄性石鸡, 这是它们发情期求偶的鸣叫,当地人甚至因为这个特征称呼它们为“嘎嘎鸡”。

 

石鸡的体态、羽毛都非常好辨认,它体长在 30 厘米上下,上背呈棕褐色, 喉皮黄白色,嘴和脚都是红色的。而最惹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围绕头侧和后部有一圈黑色的项圈,两肋有 10 条黑色条纹,不多也不少。

 


如果 4 月到 6 月间,你还可能找到石鸡的巢穴。它们通常把巢筑在石堆处或山坡灌丛中,或者悬岩基部、山边石板下,将凹坑处简单垫上枯草,便忙着孕育下一代了。

 

鸟类可以分为留鸟和候鸟,石鸡就是贪婪家乡的一种留鸟。它们同样是一个日益缩小的种群,时刻需要我们的保护。当地人经常徒步追赶石鸡,因为它们的飞行能力很差,一般都是奔跑一段,实在逼急了才会飞行十几米, 然后再奔跑,看着相当憨厚可爱。它们最好的防御方式是躲藏,和地貌融为一体,让你走过身边也无法发现。


  胡兀鹫  


食谱怪异的山地掠食者



瓜州戈壁与祁连山相望,所以高地型的鸟类也分布在这里,胡秃鹫是其中之一,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


大型猛禽总是让人一见难忘,因为它们气势非凡。秃鹫是世界上振翅频率最慢的鸟,胡兀鹫,或称胡秃鹫,也有这一特征,所以你总是看到它们出没海拔 500-4000 米的裸岩地带,体态宛如一架小小的滑翔伞。



当它用力的爪子抓附着岩石,四处眺望,你才可以仔细端详它。它的体长 1 米左右,全身披着黑褐色的羽毛,后头、颈、胸和上腹则是红褐色的, 带有黑色的斑点,它一头苍白的羽毛,眼睛却像戴着黑色的眼罩。最独特的是它的下颌,有一撮黑色的胡须,就是它的名字中“胡”的来历。


由于翅形较尖,它们鼓动两翼时,与空气磨擦常常发出一种尖锐的笛哨声。它们也可以借助灵巧地运用尾羽和飞羽,在离地面 3 ~ 5 米的高度,作快速的贴地飞行。这让它们在食物极为短缺的时候,可以捕捉蜥蜴、昆虫来充饥。



秃鹫是腐食动物,胡秃鹫口中的“美”食更特别,它最爱“裸骨”。那些小型动物死亡以后,胡秃鹫便翱翔在高空,耐心等待其它动物将动物骨骼上的肉全清理干净,这才不慌不忙去叼走属于自己的美食。

 

它不仅肠胃了得,连食管也是为了特殊食物而经过特殊进化的,它的食管非常有弹性,可以吞下整块巨大的骨头,比如牛的脊椎骨,羊的大腿骨。如果骨头实在太大,胡秃鹫还有一个本领,它会叼起骨头飞到数十米的高空, 然后抛下,让骨头摔成可以吞咽的大小。对胡秃鹫而言,动物裸骨中的骨髓是它们 90% 的食物来源。

 

胡兀鹫采用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—翱翔,一天可以翱翔9 ~ 10 个小时, 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七八千米以上,甚至能飞跃喜马拉雅山。


  野兔  


出生几小时就能奔跑

 

 

传统印象中,兔子分布范围广、繁殖能力强、种群数量大,是一种再“家常”不过的动物。但是真正的野生兔很珍稀,而且已被列入保护名单。

 

在中国只有 8 种野生兔,目前记录了中亚兔、云南兔、海南兔、东北兔、高原兔、华南兔、雪兔、塔里木兔,约占全世界兔属种类的 36%,出没在瓜州戈壁的叫中亚兔。它们依靠疾奔来逃避危险,其奔跑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 50 千米,是动物中的短跑高手。

 


野兔每年可以在浅而隐蔽的兔窝里生上几窝幼兔,小兔子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能够奔跑。它们喜欢干燥的场所,喜欢栖息在低矮干燥的灌木丛中,深夜或凌晨从栖息地顺着山上的小路下,到灌木稀疏的山脚和路边进食,走过这些地方,你不妨留意它们的身影。

 

野兔生性机警,听觉和视觉灵敏,逃跑迅速, 隐蔽严密,生殖力强,但是它们的天敌也多,这是造成它们濒危的原因。

 


在动物学分类史上,“兔子家族”曾被认为是“老鼠家族”的成员之一。因为它们都长了一对大大的、终生生长的凿状门齿,分类学家将它们统名为“啮齿目”。但后来人们发现“兔子家族”在一对上门齿之后还有一对钉状小门齿,还有许多其它不同之处,从此就有了“兔形目”。

 

那么如何鉴别中亚兔呢?它有别于其他野兔的最主要特征是,体色更鲜艳,夏季呈现出棕黄或沙黄的颜色,十分可爱。


  黄羊  


我姓羊,但我是牛

 


黄羊的名字里虽然带个羊字,但它其实和牛是近亲。它的学名是鹅喉羚, 说明它是羚的一种,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
 

它们体型纤瘦而不失矫健,栖息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草原地带,成群结队地活动,有时甚至可以在有经验的雄性黄羊带领下形成数千只的群落。黄羊善于跳跃,下坡时甚至可以跃出 13 米远,还能够以 90 公里的时速奔跑, 牧区就有‘黄羊窜一窜,马跑一身汗’的说法。


雄性黄羊头上有一对竖琴状的骨质角,高高竖起,角的末端尖端相对, 即使在远处也很容易被辨识。而且雄兽在争夺配偶时,还常会发出“啊卡、啊卡”的嘶叫声威胁对方,这种声音十分洪亮,在空旷的原野上可传播到几公里远。

 


要吸引黄羊也不太难,它们喜光,对汽车灯也往往会趋之若鹜。人们往往就利用它的这个弱点捕杀它。黄羊的肉味鲜美,角还可以入药,或做工艺品。过去,戈壁上会有大群大群的黄羊和野驴自由奔跑,但缺乏科学控制的肆意捕猎,让黄羊数量逐年下降,如今也成为亟待保护的物种之一了。在我们路段上随处可见的围栏,部分功能就是保护黄羊等野生动物。


  岩羊  


动物界里的登山家 



岩羊因喜好攀登岩峰而得名,所以得了个美名“崖上飞”。据说出生的岩羊羊犊,只需 15 天就可以在悬崖上独立攀登,它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
 

岩羊往往栖息于海拔 2500 米以上的无林山地,瓜州戈壁靠近祁连山的地方, 特别是楼楼山附近是岩羊的乐园。它们夏季结成十至数十只的群,冬季则结成数百只的大群,由 1 只或数只公羊率领。它们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,占据着统治地位的雄岩羊,个个身高体壮。

 


总体来说,岩羊体型中等,身长在 1 米到 1 米 6 左右,高度则不足 1 米。它们的头较小,眼大、耳小、颏下无须。不同于黄羊的是,岩羊不分雌雄都会长着一对 V 型的犄角,只不过雄性角更粗壮,而它们战斗时常常翘着腿增加进攻的攻击力。

 

岩羊主要在黄昏活动,夜间及中午便在岩石或岩石旁休息。岩羊背部呈现出与岩石近似的棕灰色,它腹面及四肢内侧是白色的,四肢外侧略带黑色,它们盘踞在山崖上,用保护色保护自己,这样才不容易被食肉动物发现。

 


它们是非常警觉的动物,活动时常有一只或几只公羊站在高处突出的岩石上瞭望,当敌害开始接近时则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带,用强悍的攀爬能力甩掉对手。



戈壁生态环境脆弱,烦请大家注意保护!



相关链接:

什么?竟然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戈壁植物! | 脚里学院

你要的答案,在这里! | 脚里学院

第二期运动打卡开始啦,你还在坚持吗? | 脚里学院

慎点!你好奇的校长的秘密尽在这里! | 脚里学院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